杭州日報訊 11月的淳安,秋高氣爽,層林盡染。千黃高速兩側,青山連綿起伏,湖水碧波盪漾,好一幅新安畫卷! 作為全省唯一列入交通運輸部第二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溧陽至寧德國家高速公路浙江省淳安段(以下簡稱“千黃高速淳安段”)地處千島湖5A級景區,系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環保水保要求極高。如何在建設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千島湖的原生自然環境、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以‘近湖不進湖,偶爾露一露’的理念佈設線位,創新工程總體佈局,採取‘以橋代路、以隧代挖、移挖作填’等設計手段,在跨越河流及溝谷時設置橋樑,穿越高度較高的山體時設置隧道,可以有效保護環境。”杭州交投集團下屬杭州交通投資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樊金甲的一番話,道出了建設過程中保護千黃高速沿線一湖山水的祕密。 千黃高速淳安段的建設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綠色成為杭州最動人的色彩。 如何保護一湖秀水? 路(橋)面的水全收集、不直排 將一條高速公路輕輕地“放”在綠水青山間。 帶着這樣美好的心願,千黃高速淳安段在綠色品質工程打造中形成一整套綠色品質生態體系,從設計、施工、品質、環保、安全、景觀等方面形成閉環,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千黃模式”,為全國綠色公路提供了杭州樣板。 “如何保護好一湖秀水,是千黃高速淳安段建設首先必須面對的課題。”千黃高速建管處工程科長金鑫介紹,千黃高速淳安段避開水環境敏感區,不破壞不侵襲沿線水資源,施工階段污廢水、廢渣和廢氣全部開展零外排、零污染管控措施,同時首次實施全線雨污分離技術,實現路(橋)面徑流100%收集、100%處理、100%防控,“千黃高速切實保護了千島湖二級飲用水源,保護了沿線國家森林公園重要植被、原生大樹和鄉土植被。” 在循環利用水資源方面,項目全線推廣應用智能噴淋養護系統、施工區雨水循環利用系統,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效率。預製場拌合站採用“雨污分離處理方式”,施工污水經三級沉澱池處理後用於灑水降塵。建設期間,在全線混凝土拌合站、預製梁場等作業區共配置22台灑水車、16套沖洗設備、30套污水處理系統、17套砂石分離器、46個泥漿池、42個沉澱池,真正做到泥漿不外漏、不直排,進出施工區車輛全面沖洗,施工用水循環利用。 據統計,自正式開工以來,千黃高速淳安段施工期間累計投入各類環保水保費用超6600萬元,全線邊坡防護以及復綠復耕工作全面推進,覆綠率達到100%,便道硬化率達100%,噪聲、揚塵控制率超90%。 “千黃高速淳安段高度重視施工期環保水保措施資金投入。”千黃高速建管處副總指揮祝梅良表示,在項目前期,各標段就制訂了《綠色施工實施規範方案》,明確了總體費用、實施辦法、獎懲規則等,可以説從制度層面給綠色施工上了保險。 怎樣讓山體島嶼不留“疤”? 優化線位設計 儘量減少開挖 1078個芊芊翠島,像一顆顆明珠點綴了千島湖,也讓這裏的土地資源倍加珍貴。 千黃高速淳安段在設計階段反覆比選,優化線位,避讓基本農田,將全線的橋隧結構物比例提高至約78.5%,其中隧道比例更是達到50.4%,路線方案佈設時儘量避免高填深挖,大量減少耕地資源徵用。在滿足通行服務功能的前提下,優化收費車道數佈置,達到節省用地目的。 “以綠色品質為標杆,我們不斷修正設計框架,儘量做到盡善盡美。”設計單位負責人鄭雄興説,設計時加強生態選線,依法避繞生態環境敏感區。如金峯至汪宅、亞山段,由原工可階段推薦的C線調整為以隧道為主的 K2線方案,避開金峯漂流景區等環境優美的村莊,尤其是避讓了茂畈全國文明示範村。 隧道洞口採用“早進洞、晚出洞”的理念,最大限度減少洞口自然邊坡開挖。高邊坡施工嚴格採用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綠化一級方案,及時進行植被恢復綠化。全線對40多處高邊坡(總長度12055米)、27座隧道洞口以及臨湖下邊坡進行植草復綠和生態恢復,充分融入現有的自然景觀,提升視覺享受。 將隧道挖方中較好的硬質岩石料用作混凝土骨料、防護牆等,初步統計可循環利用石料約60.1萬立方米,部分隧道出渣料用於路基填築,其餘隧道出渣料用於地方道路建設。全線清表土按照剝離利用的要求進行集中堆放,用於項目後續地表的生態恢復、土壤改良及後期景觀綠化種植,可循環利用清表土約7萬立方米。 從設計環節開始即秉持高標準、高起點、因地制宜的綠色生態理念,杭州交投集團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重點圍繞千島湖水源地保護,聚焦民生路、旅遊路、振興路,全力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運行舒適、服務完善”的綠色公路示範工程,持續擦亮綠色品質“千黃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