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8位抗疫代表講述抗疫的難忘瞬間 都市快報 昨天上午,“我的戰疫故事”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杭州專場活動在錢江新城市民中心舉行。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直機關工委、省衞生健康委黨委共同發起,來自醫療、疾控、社區基層、香港物流服務宣傳、後勤保障、快遞物流、青年志願者、機關幹部等戰線和羣體的30名代表組成報告團。 本次杭州專場共有8名同志作報告,他們是高昕、周建倉、顧麗娜、林樂清、盧俊倩、石磊、吳賽麗、謝得力。 高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護士,之江院區ECMO治療核心團隊成員,浙江省抗擊新冠疫情堅守前線傑出護士。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本該有的天倫之樂被疫情攪亂,父親卻為勇上戰場的高昕點贊,在抗疫的77天裏,父親每天都對她説,“為你驕傲,等你回來”。當高昕在父親的激勵下温暖了一個又一個患者的時候,父親卻沒來得及等她回來。舍小家,為大家,父親牽掛的孩子啊,長大了! 周建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浙江省援荊門醫療隊ICU領隊,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浙”風擋雨,“荊”生感激。當荊門的百姓高舉橫幅送別援荊門醫療隊時,我們知道,這一場義無反顧的千里馳援終不辱使命。當我們回望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場景,依然驚心動魄。是什麼讓他們所向披靡?精湛的醫術只是外力,愛和責任才無所匹敵。 顧麗娜,寧波市寧海縣中醫醫院手術室護士,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你是點點微光,照亮了我在寒冬前行的道路”。看似温暖的背後,卻是醫護伉儷駐守一方,同心戰疫的勇氣。1月28日,辭別堅守在隔離病房的愛人,顧麗娜開始52天的逆流而上。在武漢,顧麗娜和戰友們累計收治患者192人,其中重症患者108人,危重症32人,成功治癒135人。萬家燈火,感恩同心,正是這點點微光匯成大大能量,照亮寒夜、驅散病毒、温暖全國。 林樂清,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杭州隊隊長,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萬家燈火除夕夜,人們在過年,他在幫助人們過關。林樂清同志所在的團隊,是浙江援鄂醫療隊中時間最長、工作量最大、收治危重症患者最多、出院人數最多的隊伍,他説“請不要叫他們英雄,他們的名字叫醫者”。我們説,醫者如你,便是英雄。 盧俊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腦重症醫學科護士,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 擁抱青年,就是擁抱未來。這一次,朝氣蓬勃的青年一代用年輕有力的臂膀擁抱了時代,將自己的成長融入滾滾洪流。如果説,人可以一瞬間長大,盧俊倩同志的一瞬間就是在穿上防護服的那一刻。86歲老奶奶,即使罹患重病,在温柔的天使面前依然堅強綻放,因為青春,擁有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不僅延續生命,更延續愛和温暖。 石磊,浙江衞視首席記者、浙江援鄂醫療隊隨隊記者,省優秀共產黨員,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記錄者,記錄他人,更是記錄時代。石磊同志以高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向我們呈現英雄們史詩般抗疫的雄渾畫卷。他身處的是援鄂醫療隊同樣的險境,他看到的人和事同樣是浙江大後方牽掛的人和事。廣大的石磊們,是抗疫大戰的見證者,更是時代讚歌的詞作者。 吳賽麗,台州市玉環市人民醫院腎內科副護士長,浙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員,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抗疫先進個人。 “疫情來臨,總要有人上的,希望那個人是我”,作為第一批進駐隔離區並擔任護士長的她。在完成任務後帶着自己在隔離區的經驗,再次馳援武漢。援鄂期間擔任台州隊院感總監督員,整支隊伍轉戰了3個方艙,累計參與經管新冠肺炎患者1282人,隊伍所有人都保持零感染。她履行了一名護士的職責,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謝得力,温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醫學科護士,浙江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90後,男護士,援鄂,三個標籤附身的大男孩。他説希望自己能像擎天柱那樣拯救世人,英雄未必都身披鎧甲,柔如細絲也能護佑生命,這位男護士,在援鄂的戰鬥中十分“給力”,成了我們身邊最真實的英雄。都説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裳就上戰場,其實他們都已經長大,成為不懼風雨、能挑重擔的後浪力量。 |